景帝本想效仿先帝,与民休息,继续奉行黄老之学,但又采用晁错之言先后下诏削楚赵等诸侯国封地。此等消息一出,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、赵王刘遂、济南王刘辟光、淄川王刘贤、胶西王刘卬、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。
景帝不知如何是好,又召晁错商量对策,晁错提议景帝御驾亲征,景帝亦想如此。可几天后,窦婴入宫求见景帝,窦婴是文帝皇后窦氏的侄儿,先前因反对晁错削弱而被排挤,因此与晁错结怨。窦婴入殿叩头道:“臣窦婴拜见陛下,万岁万岁。”景帝道:“爱卿平身,此次前来所谓何事?”窦婴脸露难色答道:“恳请陛下屏退旁人,臣有要事上奏。”景帝默许,窦婴继续说道:“昔日臣反对晁错削藩,因不合时宜,遂有今日祸事。如今外忧内患,幸苍天佑汉,臣遇吴国旧相袁盎,有良计愿献陛下!此人正在殿外听召。”
景帝便让窦婴将袁盎召入殿内,景帝心切,免了繁文缛节问计袁盎。袁盎答道:“七国之乱目的在于诛杀晁错,反对削藩。只要灭其根源,再派使者安抚各王,恢复其封地,叛乱必可不战而胜。”景帝听后沉思良久,心想:汉根基不稳,国力不盛,若是能以此平乱甚好。若是长久下去,诸王联合匈奴等异族一齐进犯,大汉不保!遂后决定牺牲晁错换取诸王退兵,封袁盎为太常,秘密出使吴国。封窦婴大将军,以备不时之需。半月之后,众臣联合上书弹劾晁错,提议将其满门抄斩,景帝批准派中尉下诏诈邀晁错上朝议政。车马路过长安东市,中尉向晁错宣读密诏,腰斩晁错。晁错至死也不知发生何事。
晁错死后,校尉邓公汇报军情,七国之乱并未因此结束,清君侧只是借口,匈奴此时也开始集结兵力,试图发起总攻。景帝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,诸王早已密信匈奴,一齐攻入长安,遂后封邓公为城阳中尉。下诏大将军窦婴,车骑将军周亚夫率军征讨叛军,而李广任骑朗将跟随出征。窦婴守荥阳抵抗赵齐连军,周亚夫进军淮阳。此时梁王刘武奋力抵抗吴楚联军,向周亚夫多次求援。周亚夫拒不应援,屯兵昌邑,暗中派军劫叛军粮道,吴楚联军久攻梁国不下,后勤又遭骚扰,叛军无奈只得先攻昌邑,奈何周亚夫坚守不出。周亚夫趁机派兵南下夺取泗水,彻底断绝叛军粮道。叛军无粮,军士饿死无计其数,致使军心不稳,大多投降,逃跑。遂后追击吴王,楚王。
李广见时机成熟,率守军出城追缴。万军之中,一箭穿心直取敌将首级,夺了叛军军旗,此时汉军士气大盛。李广借此良机从后方袭击叛军,支援梁王。梁王见了攻城叛军后方大乱,激动不已。心想:自己不至死于此地,真是万幸!随后与援军前后夹击,解了梁国之危。梁王在战场上初见李广,便也觉得李广真是天纵之才,又觉得他救了自己心中颇怀感激。战后便宴请李广,赏赐金银财宝。
李广答谢道:“多谢梁王赏赐!李广恳请梁王将金银赏于将士,此次胜利非李广之功,皆因将士愿舍生取义。”梁王听后更是感动,想起那周亚夫对自己求援无动于衷,不如这李广有情有义!不禁赞叹:“李将军真是德才兼备,任骑朗将真是大材小用。来人,授李广将军印!”李广听后,那冷峻的脸上一丝抽动,眼中狂热,随后作揖道:“谢梁王赏赐,李广,李广无以为报!”梁王大笑道:“李将军何必如此客气?本王之命说是李将军所救也不为过!”二人促膝长谈许久。李广心想今日既得梁王将军印,他日班师回朝,必将封侯拜相!而梁王也借此机会气气周亚夫!
三月之内,叛军土崩瓦解,各异族见无利可图就此收手,景帝亦借此时机将诸侯各王权力,土地收回囊中。